跨越疫情的紐約馬拉松 — New York City

Jimmy Chao
18 min readNov 20, 2023

紐約馬拉松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馬拉松之一,在目前世界上的六大馬拉松之中,它是參加者最多的一個,身為紐約的老住民,一直知道每年11月就會開始封路,然後整個城市會有一堆人沿路為跑者加油,感覺像是整個城市都會參加的大Party一樣,但我是一直到了2019才下定決心要參加這個每年舉辦的盛會。

準備

對於一般人來說,參加紐約馬拉松有三個方法,第一個是樂透,每年的二月底到三月之間會開放抽籤,抽籤分為紐約市,美國和國際,各有不同的名額,不過據說機率大概在15%上下。第二個是慈善名額,只要捐錢給指定的慈善機構,就可以直接拿到紐約馬拉松的門票,算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果不考慮成本的話啦。第三個就是一般住在紐約的人會採取的,也就是所謂的9+1 program。所謂的9+1指的是參加紐約馬拉松主辦協會New York Road Runner舉辦的九個路跑活動,和做一次義工,就可以拿到下一個年度紐約馬拉松的門票。九個路跑活動說多也不多,只是最好要從前一年或年初就開始計劃,並且要留有預備的空間,這樣才不會發生8+1的慘劇。

其中最需要預先規劃的就是每年的義工,因為義工的名額比較有限,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先報兩三個名額,到最後再看情形取消不能參加的部分,所以最好在年初就早一點做好,不然等到年末就必須每天上網站看有沒有人取消義工,或是必須選擇早上5點這種困難的義工排班。

之後是找9個路跑,除了紐約馬拉松之外,紐約也有一個叫5 boroughs series的類別,包括2月的Manhattan 10k, 3月的United Half Marathon, 5月的Brooklyn Half Marathon, 6月的Queens 10k, 9月的Bronx 10 miles跟10月的Staten Island Half Marathon,其中3月的United Half Marathon是其中最著名的賽事,是唯一能跑過時代廣場的半馬,參加也需要抽籤,或是跑過以上6個賽事的其中4個,稱為4 out of 6 program。雖然抽籤沒有像紐約馬拉松那麼難抽,但如果想跑的話最好先選擇之外的五個賽事來湊齊名額。

第二有名的是Brooklyn Half Marathon,是世界上最多人參加的一場半馬,可以靠抽籤,參加前一年的虛擬賽事,或是做義工來得到名額,我第一次參加就是靠義工名額得到門票的。其他四場基本上早點報名就沒問題,其中2月的Manhattan 10k要在前一年9月左右就開始搶票,其他則是在年初開始報名。

報完主要賽事之後就是尋找小型的路跑來湊齊九個,其中有三個可以算9+1的虛擬賽事,1月1日的Virtual Resolution Run 5K,6月的Virtual NYRR Global Running Day 5K,跟馬拉松結束後11月的Virtual NYRR Run for Thanks 5K,只要參加這些賽事的時候選擇繳報名費,再跟NYRR的帳號連結,然後在規定時間內跑完指定距離,再將跑步紀錄上傳到Strava App,選擇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這樣NYRR就會自動紀錄然後顯示在你的Dashboard上。是湊齊9+1最好的方式,我在做義工的時候就遇到一個住在西岸的人靠這三個路跑跟出差就把9+1湊齊了。

除了以上賽事以外,有兩個Marathon Training Series分別是12 Miles跟18 Miles,是除了馬拉松以外最長的路跑,可以當成是準備馬拉松來報,還有每年12/31的New Year Midnight Run,可以邊跑邊看煙火,跑完之後還能夠喝香檳,也是來不及湊到9+1的人的最後的選擇。其他還有最短的New Balance 1 mile run,最多人參加的Pride Run等等路跑可以選擇。

在跑完九個路跑跟做完義工之後,你就自動得到參賽的資格……並不是。要在明年二月中的十天註冊期間報名紐約馬拉松,才會得到參賽的資格。這其實是最最最重要的一步,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一年來的努力毀於一旦(親身經歷)。

練習

路跑其實是最好練習的一個運動,基本上只要有一雙好的跑鞋,到那裡都可以練習,不過針對馬拉松還是需要一點計畫的,我當初是買了Garmin的Fore Runner系列,直接套用Garmin watch的半馬訓練計畫,可以依照你的目標跟能力量身定做訓練內容,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教練決定訓練風格(魔鬼Amy跟地獄Greg)。

基本上的訓練模式就分成四種,普通中距離跑,間歇跑跟長跑,還有在長跑之後的回復跑。間歇跑就是練習短距離衝刺來提昇心肺上限,長跑則是鍛鍊身體跟心肺的耐久度。一個禮拜跑三到五次,隨著比賽日期慢慢提升跑量,到了接近全馬的時候長跑的距離大概是12 miles (20 km)左右。在半馬之後,Garmin手表上沒有智慧型的全馬計畫,但可以上Garmin connect找馬拉松的訓練計畫,基本上跟半馬是差不多的只是訓練量更大。其他還有一些跑步的小訣竅可以一邊練習一邊學,包括跑完的冰敷以及按摩,跑步的姿勢,服裝和鞋子的選擇,運動膠帶的使用,長跑的卡路里攝取等等。

由於人體的能量系統分為短期的肝醣與長期的脂肪,肝醣存量只有1600大卡左右,通常會在12~16 miles左右的長跑耗盡,所以長跑要在開始的時候就補充能量,這樣在跑到後面的時候才不會因為能量耗盡而進入撞牆期。至於要怎麼補充跟用什麼營養品是看每個人的習慣,我在跑馬拉松的時候拿了12包Honey Stinger的營養膠,大概每2 miles就嗑一個這樣。

在跑第一個馬拉松之前,我跑過最長的距離是參加18 miles的Marathon Training Series,應該也不需要超過這個範圍,因為這大概是普通人跑步而不傷身體的極限了。

疫情

在2019年,我按部就班的報了9個一般路跑,其中最多的是Bronx 10 miles,還當了Brooklyn Half Marathon的義工負責遞水,打算在明年從Brooklyn Half Marathon開始參加半馬以上的比賽,也認識了一群要去跑馬拉松的朋友,正當年底湊齊9+1開始準備馬拉松的時候,震撼全球的疫情開始了。

因為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紐約馬拉松正式宣告取消,而在疫情期間的我也從出外跑步改為在家健身,2021年則回台灣過了一陣子,中間參加了自行車環台之旅,但在台灣的時候卻意外錯過了2020年紐約馬拉松名額遞補的選擇時間(可以選擇2021年或2022年),而要到2022年才能夠使用這個名額。

賽前準備

到了2022年,我買了新的New Balance fresh foam X 1080跑鞋,重新開始報名9+1,參加了12 miles跟18 miles的Marathon Series,還有5 borough series,雖然體能感覺沒有2020年初那麼好,但也按照馬拉松準備流程按部就班的維持每週4次的跑量。

到了比賽前三天,我開始每天都開始大吃碳水化合物,像是Pizza,義大利麵跟麵包,這叫Carb loading,據說可以提昇肌肉和肝臟儲存的肝醣量,但或許只是一個賽前允許自己大吃的機會就是了。

到了比賽前兩天,我去參加了在Javis center的Runner expo,那是紐約馬拉松發放號碼牌的地方,也聚集了一堆推銷給跑者運動用品的攤位,是紐約最大的跑步用品展覽,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紐約馬拉松的內容,包括賽程介紹和策略,還有一面寫有所有跑者名字的牆。

出發

在比賽當日,因為我的出發時間比較晚是10:55,想說大概早上7點半出門差不多,但沒想到這個決定讓我差點趕不上我的出發時間……

在嗑完一整條吐司補充碳水之後,我坐地鐵前往紐約下城,再搭乘Staten Island ferry前往紐約馬拉松的起點。

紐約馬拉松是從Staten Island bridge出發,進入Brooklyn,從南往北進入Queens,由Queens borough bridge進入Manhattan,再從Manhattan沿著1st Ave往北,進入Bronx之後回頭從第五大道跑回曼哈頓,最後於中央公園結束。之所以起點會設在Staten Island,一方面是要經過紐約的5 borough所以要從這裡開始,一方面是也很難找到其他能容納60000人出發的起點了。

當天的天氣意外的好,豔陽高照,據說是史上紐約馬拉松最熱的一天,但對於年初還在台灣的我來說,這種天氣其實算是剛好,在搭乘塞滿跑者們的Staten Island ferry之後,來到了碼頭準備轉乘巴士前往出發點,沒想到一出來看到的是毫無秩序,一堆人在擠巴士的混亂場面,有人拿著自己的號碼牌喊著馬上就要出發了想要插隊,然後一堆人混亂的穿插在人群中搶著比較接近下一班巴士的位置,不得不說美國人真的是最不會排隊的民族之一了。在等巴士的地方折騰了40分鐘才擠上了巴士,又花了30分鐘在Staten Island彎曲的街道,到出發點已經是10:20的事了,幸好一下巴士就有每輛獨自的安檢站,花了10分鐘進入起點的選手村,終於勉強在出發點關閉之前擠進了自己的梯次。

出發點關閉之後,工作人員跟我們解說需要注意的事,然後所有人依序移動到橋上準備出發,直到車道上滿滿的都是準備出發的跑者,旁邊的巴士放著振奮人心的音樂,然後工作人員對我們信心喊話,隨著出發的聲音響起,所有橋上的跑者同時跑了出去,這是我看過最多人也是最壯觀的出發場景,數千人同時跑過了Verrazzano-Narrows Bridge,兩旁壯闊的海景與眼前一望無盡的跑者,讓我想起了紐約馬拉松的標語,”It will move you”,以及出發前工作人員對我們的信心喊話:

”所有早晨的訓練,孤獨的練習時間,拒絕掉的朋友邀約,全部都是為了這一刻,跑者們,這是你們的時刻!享受這一切吧!”

布魯克林區 (2 — 13 Miles)

在跑過2 miles左右的橋之後,我們進入了布魯克林區,就工作人員的說法,這裡是派對開始的地方,沿途的觀眾是全紐約最熱情的一區,我們從Bay Ridge的4th Avenue往北經過Sunset Park,沿途都是群眾為我們加油還有舉牌,還有熱情店家提供免費的咖啡給跑者,兩旁低矮的平房也讓人體會到標準的布魯克林街景,之前跑Brooklyn Half的時候也是沿著差不多的區域往南,那時候還覺得跑這一段平坦的區域很無聊,沒想到群眾的氣氛會讓同樣的賽道有這麼大的差異。

之後我們繼續往北,經過了Park Slope來到了Downtown Brooklyn,這裡的觀眾更來到誇張的地步,而且還不知道Course Marshall(看賽道的義工)在幹甚麼,觀眾全部擠到賽道上來,有一段群眾甚至把賽道擠到只有一半的寬度,真的讓人感受到什麼叫萬人擁簇的感覺。

直到11 miles左右,我跑到了Williamsburg,這裡是有名的嬉皮和酒吧區域,兩旁的店家甚至直接提供啤酒給跑者喝,不過我懷疑有哪個正常的跑者敢在跑馬拉松的時候喝啤酒的,直到比賽結束時聽到同時跑的朋友真的在這邊乾了一杯。也在這邊遇到了幫我們加油的朋友,還提供了一根香蕉給我補充體力,真的很感謝沿途幫我們加油的朋友還有紐約人,說紐約馬拉松一半是在體驗群眾的加油聲一點都不為過。

皇后區 (13 — 15 Miles)

之後過了連接布魯克林跟皇后區的Pulaski Bridge,來到了熟悉的Hunters Point,這個時候天氣稍微轉陰,雨滴慢慢地落了下來,但氣溫並沒有變得比較涼,反而因為濕度上升的關係感覺更熱了,在這裡遇到了台灣同鄉會認識的人,拿著國旗在幫跑者加油,我也跑去讓埔鹽順澤宮的台灣帽子跟國旗合照了一張。

經過皇后區這段是我去年參加馬拉松義工所負責的地點,當時負責的工作是Course Marshall,就是在一個定點負責監視觀眾有沒有跨越拉起來的藍線跑到跑道上而已,還可以第一時間幫經過這邊的朋友加油,算是滿輕鬆的工作,只是全程都要站著而已。

之後跑到了Crescent Street盡頭左轉,準備跨越聯接皇后區跟曼哈頓的Queens Borough bridge,這座高110m,長1.1km的橋,對於許多跑者來說是個考驗,但對於每個禮拜至少會跑這座橋1,2次的我來說,反而有一種回到熟悉地方的安心感,也是第一次有機會走車道上來,感覺挺新鮮的,不過兩旁的East river與Roosevolt Island都被鐵架擋住了,風景反而沒有比人行道好。此時我的狀況還算不錯,雖然有些疲勞但感覺比跑完半馬的時候留有更多餘力。此時在橋上看到15 miles的標示,這裡剛好是接近馬拉松路程的一半,正式宣告紐約馬拉松下半場的到來。

曼哈頓 (15–19 Miles)

下了橋進入曼哈頓,走入1st Ave的時候就看到兩旁滿滿的觀眾夾道歡迎,在寬廣的1st Ave看到這麼多群眾感覺像是參加大型比賽一樣,群眾的加油聲也和布魯克林的熱情不同,感覺比較沈穩一點,比較這些區域觀眾性格的不同也滿有趣的。

在曼哈頓的路程相對的比較平順,看到寬大的1st Ave整條路都封起來讓我們跑,慢跑在熟悉的曼哈頓街道上,有一種自己才是今天主角的感覺。隨著往北我們經過了Upper East side,到了East Harlem區,由這裡走上Wills Avenue Bridge離開曼哈頓。

布朗克斯 (19–20 Miles)

跑上橋的時候距離已經超過了30k,也就是18 miles,從這裡開始的每一步都是創下我跑步的新紀錄,雙腳的疲勞似乎已經到達了極限,想起環島時導遊跟我們說的話,”環島的第一天靠的是體力,第二天靠的是意志力,第三天以靠的是”靈力””。感覺從這裡開始已經不是靠練習的成果,而是純粹的意志力以及神明的保佑了。

在布朗克斯的路程很短,只是下橋之後往左轉,再從另外一條Madison Ave Bridge回去曼哈頓而已,並沒有看到太多景色,而我平常也比較少來布朗克斯,算是對我來說比較陌生的一區,這裡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這邊的洋基體育館了吧,之前在參加Bronx 10 miles的時候就是從洋基體育館往北跑5 miles再折返的,也算是有體驗過這個社區的感覺。

中央公園 (20–26.1 Miles)

下了橋後跑者沿著第五大道往南,跑過East Harlem區來到Upper East Side中央公園的Museum Mile,這條平緩的道路經過許多紐約著名的博物館像是大都會和古根漢而得名,兩旁加油的人群隨著往南越來越多,但是每跑一步就越來越痛苦,到這裡感覺到體力真的到極限了,不論是腳趾,小腿,橫隔膜都因爲已經跑的22 miles的距離發出悲鳴,從這裡到終點還剩下4 miles左右,我想著以現在的速度還要跑40分鐘左右,平常跑40分鐘已經算是很多了,更別提是在已經全身無力的狀態下了,平常聽人說馬拉松最難的是最後的10公里,現在真的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意義,相較之下前面的路程根本就只是觀光行程而已,雖然已經累到不想吃,但還是努力嗑掉一包Energy Gel,感覺糖分稍稍消除了一些疲勞,只能靠這這個跟意志力繼續往前。

我們跑過Museum Mile之後,沿著86街這邊進入中央公園,中央公園是紐約跑者的聖地,大部分的路跑活動都是辦在這裡,其中分成6 miles一圈的大圈跟4 miles一圈的小圈,還有沿著水壩的環湖路徑,沿途各種風景,廣大的草坪跟四季的美景更是吸引了全球的跑者來這裡朝聖,詳細可以看這篇,有很多跑者朋友都為了跑步特別搬到這附近,不過這個時候我已經沒有欣賞風景的餘力了,正當快要沒力的時候,在這裡遇到了親友的加油團,跟他們合照之後只能咬起牙關繼續前進。

之後跑到中央公園南部,沿著中央公園南邊的59th street往西,這條路是紐約最多高級旅館聚集的,能夠看到中央公園風景的第一排街道,兩旁都是加油的觀眾,甚至還有搖滾樂團為我們演奏音樂,我們跑到西邊的Columbus Circle之後再回到中央公園,到這裡已經是最後的1 mile了,我也真的跑到快掛了,兩旁的牌子變成了倒數的距離,我真的是鼓起在燃燒最後的老命往前跑,800m, 600m, 看著牌子距離漸漸變小,400m, 200m… 最後雙手舉高的衝過了終點。

跑過終點之後一股無力感襲來全身,雙腳肌肉超級痛的,光是走路都只能維持小碎步的慢慢走,要坐在地上休息卻連蹲都蹲不下來,而是要靠著鐵絲網整個人倒下去才行,雖然身體非常累,但是心裡卻充滿無比的成就感,過去快三年的跨越疫情的努力,終於在今天讓我跑完紐約馬拉松了。我看著手上的獎牌心裡滿是感慨,有人說這個世界上分成兩種人,跑完馬拉松跟沒有跑過馬拉松的,我今天確確實實地突破了自己的界線,成為了另外一種人。

結尾

在休息夠之後,我慢慢走出了馬拉松的休息區,去跟朋友會合,在回到中央公園為最後一位到達的朋友加油之後,我們去了Upper west的啤酒酒吧小酌了幾杯啤酒,在跑完馬拉松之後的啤酒真是特別的美味,IPA的苦甜配上朋友去旁邊中餐館帶過來的鍋貼跟春捲真是絕配(店家看在我們跑馬拉松的份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喝了幾杯之後大家也累了,我們就就地解散結束了漫長的一天。

這次跑馬拉松雖然沒有達到我之前預期的速度,但是對於初次參賽根炎熱的天氣,這個成績已經算是ok了,我對於速度也沒有太大的要求,只是純粹覺得如果能進入4小時看起來會比較好看而已。有人說跑馬拉松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也有人說跑完之後並沒有什麼改變,我覺得是一半一半吧,本質上跑馬拉松只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但是一路上規律的訓練,學習到的知識,最後10公里的痛苦和為了我們來加油的朋友們,或多或少的改變了我,未來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可以回想起那跑步的痛苦,我想那相較之下也會變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吧。

--

--